为什么ChatGPT非得用强化学习,而不直接用监督学习?原因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在上周发布的《John Schulman:通往TruthGPT之路》一文中,OpenAI联合创始人、ChatGPT主要负责人John Schulman分享了OpenAI在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各自存在的挑战。
基于Schulman的演讲内容,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授Yoav Goldberg对强化学习在大型语言模型应用必要性作了深度解读,进一步对比论证了监督学习与强化学习的特点,并为未来改进提供了思路。
Goldberg在2011年获得本古里安大学博士学位,他也是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色列分部的研究主管,他也曾在Google(纽约)研究院担任研究科学家。他在NLP领域深耕十多年,在词汇语义学、句法分析及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处理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内容由OneFlow编译发布,转载请联系OneFlow获得授权。来源:https://gist.github.com/yoavg/6bff0fecd65950898eba1bb321cfbd81)
作者|Yoav Goldberg
OneFlow编译
翻译|贾川、徐佳渝、杨婷
1
为何使用强化学习?
随着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布,人们对“RLHF训练(即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诸多讨论。在训练语言模型方面,我一度困惑于为什么强化学习比从演示中学习(也称为监督学习)更好,难道从演示中学习(或根据语言模型术语中的“指令微调”,学习模仿人类写的回答)还不够?
我提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不过我意识到还有另一个论点,它不仅支持强化学习训练,而且尤其适用于ChatGPT等模型。OpenAI的John Schulman在其演讲的前半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引用了John的论点,但增加了一些他没有明确表述的内容(不过我确信这些内容都是John考虑过的)。
本文提供了大量背景知识,以确保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如果你想了解文章重点,可以直接看“核心论证”部分。
2
背景:监督学习vs强化学习
简要地解释一下这两种学习场景,以便我们能够达成共识。如果你已经了解了这些内容,可以跳过此部分。
预训练:在这两种设置中,首先我们假设语言模型在大量的文本上进行预训练,以预测下一个token。因此,对于每个词序列,我们有一个模型可对潜在的下一个词的选项分配概率。通过这种方式,模型会获得语言的某种内部表示。文章来源: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49835.html
经过这一过程,模型的生成文本能力会变强,且能够根据给定文本前缀&#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449835.html
到了这里,关于为什么ChatGPT用强化学习而非监督学习?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