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ed分区详解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parted分区详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

Linux中有两种常用的分区表MBR分区表(主引导记录分区表)和GPT分区表(GUID分区表),其中:
  • MBR分区表:支持的最大分区时2TB,最多支持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和1个拓展分区。

  • GPT分区表:支持最大18EB的分区,最多支持128个分区,其中1个系统保留分区,127个用户自定义分区。

MBR分区标准决定了MBR只支持在2TB以下的硬盘,为了支持能使用大于2T硬盘空间,需使用GPT格式进行分区。创建大于2TB的分区,需使用parted工具。

模拟实例

企业中经常会用大容量硬盘,常年大量读写,导致出现坏盘,需要更换硬盘,或者由于磁盘空间不足需要添加新的硬盘,新添加的硬盘需要格式化-分区-挂载后才能被linux系统使用。

本实验使用一块4TB硬盘作为实验

一,添加一块4TB硬盘

parted分区详细步骤,LINUX,学习笔记,服务器,linux,运维,服务器

二,查看新硬盘

新添加的硬盘可能不会被立即识别出来,需要重启系统后重新识别,还有一个命令不用重启,我忘了
parted分区详细步骤,LINUX,学习笔记,服务器,linux,运维,服务器

三,使用parted分区

本次分区分三个区
p1分区 500G
p2分区 1TB
p3分区 剩余全部空间
操作命令如下:

[root@wscyun ~]# parted /dev/sdb    #进入parted命令交互后并使用/dev/sdb硬盘
GNU Parted 3.1
使用 /dev/sdb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mklabel gpt    # 设置格式类型为gpt                                                  
(parted) mkpart p1 1 500G   #创建p1分区                                              
(parted) mkpart p2 500G 1500G    #创建p2分区
(parted) mkpart p3 1500G -1    #创建p3分区,使用剩余空间                                 
(parted) print     #打印查看分区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b: 4398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Disk Flags: 

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
 1      1049kB  500GB   500GB                p1
 2      500GB   1500GB  1000GB               p2
 3      1500GB  4398GB  2898GB               p3

(parted) quit     #退出工具                                                        
信息: You may need to update /etc/fstab.

查看下刚刚分区情况
parted分区详细步骤,LINUX,学习笔记,服务器,linux,运维,服务器

四,格式化分区

这里使用 mkfs.xfs 也可以使用 mkfs.ext4 进行格式

[root@wscyun ~]# mkfs.xfs /dev/sdb1 
meta-data=/dev/sdb1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30517504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122070016,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59604,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wscyun ~]# mkfs.xfs /dev/sdb2
meta-data=/dev/sdb2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61035136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244140544, imaxpct=2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119209,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root@wscyun ~]# mkfs.xfs /dev/sdb3
meta-data=/dev/sdb3              isize=512    agcount=4, agsize=176882688 blks
         =                       sectsz=512   attr=2, projid32bit=1
         =                       crc=1        finobt=0, sparse=0
data     =                       bsize=4096   blocks=707530752, imaxpct=5
         =                       sunit=0      swidth=0 blks
naming   =version 2              bsize=4096   ascii-ci=0 ftype=1
log      =internal log           bsize=4096   blocks=345474, version=2
         =                       sectsz=512   sunit=0 blks, lazy-count=1
realtime =none                   extsz=4096   blocks=0, rtextents=0

五,挂载使用

创建三个目录分别挂载

[root@wscyun ~]# mkdir -p /data/p{1..3}
[root@wscyun ~]# mount /dev/sdb1 /data/p1
[root@wscyun ~]# mount /dev/sdb2 /data/p2
[root@wscyun ~]# mount /dev/sdb3 /data/p3
[root@wscyun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2.1G     0  2.1G    0% /dev
tmpfs                    2.1G     0  2.1G    0% /dev/shm
tmpfs                    2.1G   13M  2.1G    1% /run
tmpfs                    2.1G     0  2.1G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31G  2.3G   29G    8% /
/dev/sda1                1.1G  145M  920M   14% /boot
tmpfs                    413M     0  413M    0% /run/user/0
/dev/sdb1                500G   34M  500G    1% /data/p1
/dev/sdb2                1.0T   34M  1.0T    1% /data/p2
/dev/sdb3                2.9T   34M  2.9T    1% /data/p3

六,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方法一
编辑 /etc/fstab 文件

/dev/sdb1               /data/p1                xfs     defaults        0 0
/dev/sdb2               /data/p2                xfs     defaults        0 0
/dev/sdb3               /data/p3                xfs     defaults        0 0

方法二
编辑 /etc/rc.local 文件,编辑此文件需要保证 /etc/rc.d/rc.local 有执行权限

#给予权限
[root@wscyun ~]# chmod +x /etc/rc.d/rc.local 

#编辑 /etc/rc.local 添加以下内容
mount /dev/sdb1 /data/p1
mount /dev/sdb2 /data/p2
mount /dev/sdb3 /data/p3

#重启服务器测试
七,mount 命令基本使用详解

Mount命令参数详解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63860.html

Mount命令工具主要用于将设备或者分区挂载至Linux系统目录下,Linux系统在分区时,也是基于mount机制将/dev/sda分区挂载至系统目录,将设备与目录挂载之后,Linux操作系统方可进行文件的存储。

mount [-Vh]
mount -a [-fFnrsvw] [-t vfstype]
mount [-fnrsvw] [-o options [,...]] device | dir
mount [-fnrsvw]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V:			                显示mount工具版本号;
-l: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列表;
-h:			                    显示帮助信息并退出;
-v:			                    输出指令执行的详细信息;
-n:			                    加载没有写入文件/etc/mtab中的文件系统;
-r:			                    将文件系统加载为只读模式; 
-a:			                    加载文件/etc/fstab中配置的所有文件系统;
-o:				                指定mount挂载扩展参数,常见扩展指令:rw、remount、loop等,其中-o相关指令如下:
-o atime:						系统会在每次读取文档时更新文档时间;
-o noatime:						系统会在每次读取文档时不更新文档时间;
-o defaults:						使用预设的选项 rw,suid,dev,exec,auto,nouser等;
-o exec                         允许执行档被执行;
-o user、-o nouser:				使用者可以执行 mount/umount的动作;
-o remount:						将已挂载的系统分区重新以其他再次模式挂载;
-o ro:							只读模式挂载;
-o rw:							可读可写模式挂载;
-o loop                          使用loop模式,把文件当成设备挂载至系统目录。
-t:			                    指定mount挂载设备类型,常见类型nfs、ntfs-3g、vfat、iso9660等,其中-t相关指令如下:
iso9660                         光盘或光盘镜像;
msdos 	                        Fat16文件系统;
vfat  	                        Fat32文件系统;
ntfs	                            NTFS文件系统;
ntfs-3g                          识别移动硬盘格式;
smbfs 	                        挂载Windows文件网络共享;
nfs		                        Unix/Linux文件网络共享。

到了这里,关于parted分区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Linux中搭建和配置Apache服务器的详细步骤

    Linux中搭建和配置Apache服务器的详细步骤

    Apache是一款强大的开源Web服务器,广泛用于搭建和托管网站。在Linux系统上,搭建和配置Apache服务器是一个常见的任务,本文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示例代码,帮助大家轻松完成这项任务。 首先,需要在Linux系统上安装Apache服务器。具体命令因Linux发行版而异,以下是一些示例:

    2024年02月03日
    浏览(33)
  • Linux下服务器基本环境搭建步骤详解(三种软件安装方式)

    Linux下服务器基本环境搭建步骤详解(三种软件安装方式)

    小伙伴们注意看:下面使用三种方式分别安装JDK、Tomcat、Docker进行演示 操作系统基于CentOs7. Linux服务器的学习小结,希望能给到小伙伴们一点帮助。同时也方便我自己回顾。觉得可以记得好评点赞,阿里嘎多! 1、rpm下载地址 方式一 :rpm 下载地址 方式二 :https://www.aliyundr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15)
  • Linux中搭建FTP服务器,匿名用户访问、本地用户访问、虚拟用户访问(详细解答安装配置步骤)

    Linux中搭建FTP服务器,匿名用户访问、本地用户访问、虚拟用户访问(详细解答安装配置步骤)

    对于Linux搭建服务器步骤详解:可以基于匿名访问、本地用户访问、虚拟用户访问 FTP服务访问可分为三种 匿名用户:用户名为ftp或者anonymous,提供任意密码或无密码访问即可. 本地用户:要求有用户名和相对应密码,适用于使用者都是使用此服务器的人。 虚拟用户(出于安全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23)
  • 安卓系列机型永久去除data分区加密 详细步骤解析

    安卓系列机型永久去除data分区加密 详细步骤解析

    安卓机型玩机搞机刷写第三方twrp存储出现乱码 存储不显示等情况都是没有解密data分区的原因。用户需要在twrp里格式化data分区重启后存储显示正常。那么这个操作后你的数据分区就会呗彻底清除。   今天主要解析下如何操作可以永久解密data分区。其实data分区加密原则上也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14)
  • Kubernetes(K8s)从入门到精通系列之十六:linux服务器安装minikube的详细步骤

    安装Docker的详细步骤,可以阅读博主下面这篇技术博客文章:

    2024年02月12日
    浏览(45)
  • Linux中磁盘分区的具体步骤

    磁盘分区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分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磁盘空间,并更好地使用磁盘来存储数据和程序。在这篇博客里,我将向大家介绍如何在Linux中进行磁盘分区的实战步骤。 步骤一:打开终端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终端,在终端中输入命令可以让我

    2024年02月16日
    浏览(11)
  •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1):层次分析法(AHP)(附有详细使用步骤)

    数学建模学习笔记(1):层次分析法(AHP)(附有详细使用步骤)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在充分研究了人类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较为合理的解决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处理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把人类的判断转化到若干因素两两

    2024年02月07日
    浏览(12)
  • StableDiffusion-webUI环境配置、部署、汉化、扩展超详细步骤 || 服务器Linux Ubuntu/本地Windows || 比官方安装更高自定义度 || anaconda虚拟环境下

    StableDiffusion-webUI环境配置、部署、汉化、扩展超详细步骤 || 服务器Linux Ubuntu/本地Windows || 比官方安装更高自定义度 || anaconda虚拟环境下

    目录 一、代码下载 以下指令用git下载代码(可能不能直接跑通,后续需要修改一些代码,见“ 四、代码修改”部分) 1. 下载 stable-diffusion-webui 仓库 2. 下载其他仓库 二、环境配置 0. 安装anaconda、CUDA、cuDNN 1. 建立并激活新 conda 环境 2. 安装 requirements.txt 中的依赖包 3

    2024年02月10日
    浏览(56)
  • 【Linux学习笔记】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samba服务器

    【Linux学习笔记】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samba服务器

    一、【linux学习笔记】红帽Linux 7.8系统在虚拟机上的安装 二、【Linux学习笔记】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Linux学习笔记】管理Linux操作系统:用户管理  四、【Linux学习笔记】管理Linux操作系统:磁盘管理 五、【Linux学习笔记】管理Linux操作系统:软件安装  六、 【Linux学习

    2024年02月02日
    浏览(55)
  •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学习笔记①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学习笔记①

    第一章有一些概念讲的很好,值得好好关注一下!!! 1.1 主要的协议 1.1.1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实现了网卡接口的网络驱动程序,以处理数据在物理媒介(以太网、令牌环)上的传输。 ​ 常用的协议有两种: ARP协议(Address Resolve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2024年01月20日
    浏览(19)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