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协议(包含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这篇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文章主要介绍了TCP 协议(包含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存在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您也可以点击"举报违法"按钮提交疑问。

1.确认应答机制 (ACK)

确认应答是可靠传输的最核心机制
接收方反馈一个应答报文(ACK),表示已收到

假设现在 A 想去 B 家里玩游戏,于是 A 给 B 发消息,若消息没有出现错误且顺序正确
结果如下所示: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但网络传输比较复杂,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后发先至"
由于数据的长度不同或者传输网络不同,先发送的数据不一定先到达,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可能是乱序的,如图: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当 B 回复 A 的消息时,若存在对应关系,那么即使出现了"后发先至"的情况,也能顺利的确立应答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上述方法,虽然可以顺利的确立应答,但额外的信息很多,占用的带宽很多

下面如图,针对发送的请求进行编号,应答的时候也针对编号进行应答,这样既能保证数据传输没有歧义,也不会浪费太多的空间和带宽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序号和确定序号,在前面 TCP报文格式中提到过

上述情况不严谨,真实的 TCP 还不一样,TCP 是面向字节流的,此处的编号并不是按照一条两条来编的,而是按照字节来编号的 (每个字节有一个编号)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确认应答是一种特殊的报文(ACK),所谓的应答报文,本质上就是 ACK 字段为1 的报文,此时报头中的"确认序号"字段才是生效的

初始序号是随机的,为了防止网络攻击;如果发送多个数据,每个数据都会带着一个序号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是知道数据所带着的序号的,根据序号给出确认序号(告诉发送方下次给我发的序号),发送给发送方,发送方就知道接收方收到了哪些数据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2.超时重传

确认应答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是会丢包的

仍以上面例子为例,A 给 B 发消息,你在家嘛?等了很久,A 也没收到 B 的消息,此时,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① B 不想回 A 的消息
② B 没收到 A 的消息 (丢包情况1: 发的请求丢失)
③ B 回复了消息,但 A 没收到 (丢包情况2: 应答的 ACK 丢失)

②③情况:丢包的两种情况,对于发送方来说无法确定是哪种情况,因此,进行统一处理:当发送了一条数据之后,TCP 内部就会自动启动一个定时器,达到一定时间也没收到 ACK,定时器就会自动触发重传消息的动作 —— 超时重传
①情况:

思考:
假设第二次重发没有成功,那么就存在两个超时时间 t1,t2 如图所示:
那么,t1 和 t2 时间一样长吗??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在 TCP 中,t2 会比 t1 更长
TCP 抱着一种 “悲观的态度”,当一次丢包重传之后,TCP 就觉得大概率后面的重传也没用,所以就隔一个更长的时间,节省带宽

上述丢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请求丢失 —— 重传没有问题;一种是 ACK 丢失,重传就意味着接收方收到了相同的数据
TCP 会在内部进行数据去重 (以序号为 key 进行去重),保证应用层读到的数据不是重复数据

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是 TCP 可靠性中最核心的机制

3.1建立连接 - 三次握手 ▲

为什么要就建立连接?
1.更好的保证可靠性: 建立连接的过程其实就是让通信双方验证各自的发送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否正常
2.协商一些重要参数 (如: 序号的初始值)

具体怎样建立连接?
举例:A 给 B 打电话,打电话同样要验证自己以及对方的话筒和听筒是否正常工作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第一次握手: 刚开始,A 不知道自己和 B 手机的听筒和话筒是否正常,所以 A说"喂,你能听到吗?"
第二次握手: B 听到后,说明 A 的话筒和 B 的听筒正常,但 B 还需进一步检查自己的话筒和 A 的听筒是否正常;同时 B 把 A 话筒正常和自己听筒正常的消息传递给 A;于是 B “我能听到,你呢?”
第三次握手: A 收到 B 的消息后,就证明了 A 听筒正常,B 话筒正常

以上三次握手就保证了 A、B 的听筒和话筒都正常,也就保证了通话的正常,这就类似于网络建立连接时的三次握手

TCP 中真实的建立连接过程: (假设主机 A 主动发起连接)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 SYN 报文 (SEQ=x,SYN=1),并进入 SYN_SENT 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 第二次握手: 实际上是分两部分来完成的,即 SYN+ACK (请求和确认) 报文
    服务器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向客户端回复一个确认信息 (ack=x+1)
    服务器再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SYN 包 (SEQ=y)建立连接的请求,此时服务器进入 SYN_RECV 状态

  •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回复 (SYN+ACK 报文0);此时,客户端也要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 (ACK);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完成 3 次握手

建立连接的过程,相当于通信双方各自给对方发送 SYN,在各自给对方发送给 ACK,只不过中间的 ACK 和 SYN 合二为一了,于是最后就是"三次握手"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几个重要的状态:

  • LISTEN: 正在侦听来自远方的 TCP 端口的连接请求,服务端启动后处于 LISTEN 状态用于监听不同客户端的 TCP 请求并建立连接
  • SYN_SEND / SYN_RCVD: 建立连接的中间过程,若连接顺利的话(建立连接过程也可能丢包),这两个状态就一瞬消失
  • ESTABLISHEN: 连接建立完毕 (验证了通信双方的发送和接受能力都正常),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1.两次握手可以吗??
不可以

  • 防止已失效的请求报文又传送到了服务端,建立了多余的链接,浪费资源
  • 两次握手只能保证单向连接是通畅的 (为了实现可靠数据传输, TCP 协议的通信双方,都必须维护一个序列号,以标识发送出去的数据包中,哪些是已经被对方收到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即是通信双方相互告知序列号起始值,并确认对方已经收到了序列号起始值的必经步骤;如果只是两次握手,至多只有连接发起方的起始序列号能被确认,另一方选择的序列号则得不到确认)

.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2.为什么是三次??
主要是为了建立可靠的通信通道,保证客户端与服务端同时具备发送、接收数据的能力
.
3.四次握手可以吗??
可以,但没必要
四次握手可以验证双方的发送接收能力正常,但是这样做效率比较低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3.2.断开连接 - 四次挥手 ▲

三次握手: 双方各自向对方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再各自给对方回应,只不过,中间的 SYN 和 ACK 能合并在一起
四次挥手: 双方各自向对方发起建立连接的请求,再各自给对方回应,只不过,中间的 FIN 和 ACK 不一定能合并在一起

仍以打电话为例,如下图: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TCP 中真实的断开连接过程: (假设主机 A 主动断开连接)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断开 TCP 连接请求的 [FIN,ACK] 报文,在报文中随机生成一个序列号 SEQ=u,表示要断开 TCP 连接
    此时,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 (终止等待1) 状态
  • 第二次挥手: 当服务器端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断开 TCP 连接的请求后,回复发送 ACK 报文,表示已经收到断开请求。回复时,随机生成一个序列号 SEQ=v;由于回复的是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所以在客户端请求序列号 SEQ=u 的基础上加 1,得到 ack=u+1
    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_WAIT (关闭等待) 状态,客户端收到ACK后,就进入FIN_WAIT_2 (终止等待2) 状态
  • 第三次挥手: 服务器端在回复完客户端的 TCP 断开请求后,不会马上进行 TCP 连接的断开。服务器端会先确认断开前,所有传输到客户端的数据是否已经传输完毕。确认数据传输完毕后才进行断开,向客户端发送 [FIN,ACK] 报文,设置字段值为 1。再次随机生成一个序列号 SEQ=w;由于还是对客户端发来的 TCP 断开请求序列号 SEQ=u 进行回复,因此 ack 依然为 u+1
    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_ACK (最后确认) 状态
  •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来的 TCP 断开连接数据包后将进行回复,表示收到断开 TCP 连接数据包。向服务器发送 ACK 报文,生成一个序列号 SEQ=u+1;由于回复的是服务器,所以 ACK 字段的值在服务器发来断开 TCP 连接请求序列号 SEQ=w 的基础上加 1,得到 ack=w+1
    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_WAIT (时间等待) 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 (最长报文段寿命) 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
两个重要的状态:

  • CLOSE_WAIT: 表示在等待关闭; 四次挥手挥了一半了,当前可能剩下的两次不挥了(接收方没调用 close 方法,就会导致四次挥手只挥两次,从而没有正确关闭连接)
  • TIME_WAIT: 谁主动断开连接,谁进入 TIME-WAIT 状态,此时该主机已经完成了四次挥手的过程,但仍不能立刻断开连接,而是要以 TIME-WAIT 状态来保持连接一段时间之后,再彻底释放连接 (处理最后一个 ACK 丢包之后重传的问题)
    为了解决网络的丢包和网络不稳定所带来的其他问题,确保连接方能在时间范围内,关闭自己的连接

1.四次挥手,三次挥完行不行??
通常情况下不行,若触发了延时应答机制,就可以三次挥完
"不行",即:上述的 ② ③ 为什么没有合并在一起??
因为中间两次操作的时机不一样
ACK 是收到 FIN 之后立刻由内核返回的数据报,FIN 是应用程序处理完接受缓冲区的数据之后,调用的 close 方法触发的
.
2.为什么四次??
因为要确保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数据能够完成传输
.
3.为什么 TIME_WAIT 状态要等待 2MSL??
假设网络上传输数据的最大时间为 MSL
MSL 就是 ACK / FIN 从主机 A 到主机 B 的最大时间
TIME-WAIT 等待时间,需要分成两个部分:
①等待 ACK 经历一个最大时间到达主机 B
②万一 ACK 丢了,在等待一个最大时间,主机 B 重传 FIN 到达主机 A
因此,TIME_WAIT 就需要等待 2倍的MSL,即:2MSL
原因:

  • 确保 ACK 报文能够到达服务端,从而使服务端正常关闭连接
    第四次挥手时,客户端第四次挥手的 ACK 报文不一定会到达服务端;服务端会超时重传 FIN / ACK 报文,此时如果客户端已经断开了连接,那么就无法响应服务端的二次请求,这样服务端迟迟收不到 FIN / ACK 报文的确认,就无法正常断开连接
    MSL 是报文段在网络上存活的最长时间,客户端等待 2MSL 时间,即「客户端 ACK 报文 1MSL 超时 + 服务端 FIN 报文 1MSL 传输」,就能够收到服务端重传的 FIN / ACK 报文,然后客户端重传一次 ACK 报文,并重新启动 2MSL 计时器;如此保证服务端能够正常关闭
    如果服务端重发的 FIN 没有成功地在 2MSL 时间里传给客户端,服务端则会继续超时重试直到断开连接
  • 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之后的连接中
    TCP 要求在 2MSL 内不使用相同的序列号;客户端在发送完最后一个 ACK 报文段后,再经过时间 2MSL,就可以保证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就可以使下一个连接中不会出现这种旧的连接请求报文段;或者即使收到这些过时的报文,也可以不处理它

1表示已收到,网络,JavaWeb,tcp/ip,网络,http,TCP协议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toymoban.com/news/detail-784809.html

到了这里,关于TCP 协议(包含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文章就介绍完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右上角搜索TOY模板网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TOY模板网!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违法举报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领支付宝红包 赞助服务器费用

相关文章

  • TCP/UDP协议重温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简单笔记

    术语储备: SYN: 同步位 ;SYN=1,表示进行一个连接请求 ACK: 确认位 ;ACK=1,确认有效 ACK=0,确认无效 ack : 确认号 ;对方发送序号+1 seq : 序号 ; 标识从TCP发端向TCP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 FIN :表示 关闭连接 TCP/UDP协议都是传输层协议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连接(三次握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16)
  • Wireshark抓包分析TCP协议: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面试中我们经常会被问到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为什么总喜欢问这个问题呢? 其实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协议都是应用层协议,比如HTTP协议,https协议,DNS协议,FTP协议等;而应用层协议都是要基于传输层的两个协议之上的,也就是TCP协议和UDP协议。我们在使用

    2024年01月21日
    浏览(13)
  • 【Linux 网络】 传输层协议之TCP协议 &&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基于TCP应用层协议 HTTP HTTPS SSH Telnet FTP SMTP 源/目的端口号: 表示数据是从哪个进程来, 到哪个进程去 32位序号/确认序号:TCP的确认应答机制要使用到的字段,保证TCP的可靠

    2024年02月14日
    浏览(12)
  • 【三、接口协议与抓包】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你好啊!我是山茶,一个持续探索 AI + 测试之路的程序员。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常常被用于处理实时通信,因此,在传输效率上会稍逊色于UDP协议 报文结构 TCP协议的报文结构如下(图片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对于

    2024年03月14日
    浏览(24)
  • 网络扫盲:Tcp协议和hettp、https协议、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是一种用于传输超文本的协议,是Web应用程序的基础。HTT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即服务器不会记住之前的请求和响应,每个请求和响应都是独立的。HTTP协议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通常使用80端口。 HTTP协议的应

    2024年02月04日
    浏览(67)
  • 计算机网络: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与UDP协议区别.

    TCP协议: UDP协议: TCP协议与UDP协议都工作在传输层. TCP协议与UDP协议它们的目标: TCP协议与UDP协议的最大区别: TCP协议保持连接的三个关键步骤: UDP协议: TCP协议与UDP协议主要区别: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

    2023年04月15日
    浏览(21)
  • 数通王国历险记之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目录 前言  一、TCP我们称之为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为什么称它为可靠呢? 二、TCP的建立——三次握手 1,提前知道TCP协议报文中都有些啥? 2.第一次握手 总的来说:就是PC1向PC2发出一个同步报文说,我想和你建立连接 3,第二次握手 总的来说:就是PC2同意和PC1建立连接,同时确

    2024年02月11日
    浏览(13)
  • 【网络基础】TCP协议之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详解与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TCP 的特性 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三次握手:  灵魂拷问: 四次挥手: 灵魂拷问: 三次握手: 所谓 三次握手 (Three-way Handshake),是指建立一个 TCP 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总共发送3个包。 三次握手的目的是连接服务器指定端口,建立 TCP 连接,并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

    2024年01月20日
    浏览(20)
  • 什么是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一篇文章讲清楚TCP协议与UDP协议)

        关于TCP协议和UDP协议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我们常用的网络通讯。比如浏览网页、软件聊天、以及你看到的这篇文章,都是通过这两种协议来进行数据传输的。 到底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两种协议的区别又是什么呢?请随武汉海翎光电的小编一起耐心看完这篇文章,你一

    2024年02月09日
    浏览(10)
  • linux【网络编程】TCP协议通信模拟实现、日志函数模拟、守护进程化、TCP协议通信流程、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Tcp通信模拟实现与Udp通信模拟实现的区别不大,一个是面向字节流,一个是面向数据报;udp协议下拿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发送,tcp协议下需要创建链接,用文件描述符完成数据的读写 1.1.1 接口认识 1.1.1.1 listen:监听socket 1.1.1.2 accept:获取连接 通信就用accept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2024年02月06日
    浏览(17)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博客赞助

微信扫一扫打赏

请作者喝杯咖啡吧~博客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领取红包,优惠每天领

二维码1

领取红包

二维码2

领红包